English

财经教育跨世纪的战略选择

1998-01-16 来源:光明日报 夏德仁 我有话说

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招生的比例看,进入财经院校和其他院校财经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财经教育迅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人才市场的需求拉动。与其他院校的专业人才相比较,改革后所带来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非常激烈。如果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还需要一些理工科和文史哲专业的人才的话,那么当时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量却极小。所以当经济发展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之后,无论从微观的企业部门还是从宏观的经济管理部门对财经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从人才市场的供应方面来说,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状态的财经类院校(包括其他院校的财经专业)一时还难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满足旺盛的需求,这样就使得我国80年代的经济管理人才变得非常稀缺形成对财经类院校(专业)非常有利的卖方市场。面对这种形势,一些具有市场意识的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专业和学科的调整,增加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使得一些财经院校在招生规模、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

应当肯定,财经教育面向市场办学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僵化的办学体制相比较,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培养人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方面今后仍然要继续坚持。

但是,我们在肯定十几年来财经教育迅速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承认这种发展仍然属于一种粗放型或数量扩张型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尚可以维持,但是当市场走向成熟时,就会使财经教育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上。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高等财经教育在新的世纪将面临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今后一二十年中国社会稳定持续发展,要求大学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目前我国有大专程度的人占总人口的1.4%,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大学入学率仅为1.8%,不仅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3.5%,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8.3%。从经济的角度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组织的发展,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都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管理人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会上所表现出来某些方面的财经人才过剩是一种不准确的市场信息。实际上这种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首先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真正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的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并不能顺利地获得人才,其次人才资源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流动,表面上人员饱和的企业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在现有劳动人事制度制约下不能做到吐故纳新。所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财经管理人才还是非常短缺的,从而给财经教育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机会。

面对世纪之交的机会和挑战,中国的高等财经教育应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财经教育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从办学指导思想上,应当把简单的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为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如果简单适应市场,就只能永远跟在市场后面跑,并且最终难以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相当长,专业建设更需要时间,当根据市场信号培养出来专业对口的人才后,市场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所谓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要有相当的预见性,要根据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安排好专业和学科的基本构架,而且这一构架应是粗线条的,要有相当程度的兼容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目前财经专业划分过细问题,而且还可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多变问题。另一方面,大学应当走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前列,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要根据21世纪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知识结构的经济管理人才,激发人才市场的竞争性,改变现有用人单位的人才结构,形成新的人才需求。

其次,合理配置高等财经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抑制当前财经教育的过度竞争,限制那些没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财经专业。对于那些近些年已经办起来的财经专业要进行严格评估,质量较差的要限期整顿。要推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促进财经院校与其它院校的教育资源互补,提高财经院校的办学水平。要在全国重点办好几所基础雄厚,实力较强的财经大学和一些国家重点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使其成为培养财经管理人才的主力军。

第三、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经院校的完整学科体系。衡量一个财经院校能否在竞争中站得住脚,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形成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有条件独立存在的财经院校要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优势,就必须下决心调整自己的学科结构,在继续加强目前作为财经院校主体学科的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理论经济学、法学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人文学科和交叉学科,使其发展成为以财经学科为主,相关学科渗透的多科性大学。

同时,适应21世纪国际化的要求,应当尽快使财经教育与国际接轨。进入21世纪后,国际经济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国际化,意味着人才培养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一二百年,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济管理经验,这些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财经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国际化,目前财经院校的学科体系的调整,比较直接的措施是逐渐与国外大学经济和管理专业教育接轨。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